9月金融总量“成绩单” 出炉 总体平稳支持实体经济有力有效

admin 综合新闻 2024-10-15 7 0

  10月14日,央行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稳中有升,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总体保持平稳。

  有权威专家表示,当前我国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经营信心出现恢复,投资活动已有改善。今年以来,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亮点凸显,有力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央行的增量货币政策陆续落地。有专家指出,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货币政策整个调控思路在适应形势变化而转变。

  广义货币增速稳中有升 未来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幅较上个月环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实现了稳中有升。

  市场专家认为,M2增速趋稳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尤其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市场普遍反映,增量政策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经营信心出现恢复,投资活动也有改善。惠州某石化公司表示,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的累积效应已在显现,企业融资成本继续下行,公司贷款利率由年初的3.2%降至2.85%,本轮降准降息后财务成本还可能进一步下降,计划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及人才引进等领域。

  “理财资金向存款回流,市场信心也有修复。”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市场对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反响热烈,市场预期有所改善,近期股票市场回升,部分资金加速由理财等资管产品向证券回流,客户保证金计入M2中,也带动了M2的回升。

  房地产市场预期改善,近期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现象有所减少。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首付比例等多项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公布后,多数一线城市楼盘访客量、认购量边际上涨,居民提前还房贷的情况有所减少。某国有大行深圳市分行反映,9月25日以来,个人按揭提前还贷日均申请量较9月上中旬日均水平下降六成。

  此外,一些外资企业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外资回流效应有所显现。随着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推出,部分看好中国经济的外资企业开始增加在内地的投资。

  9月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有小幅回落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央行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4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0.87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今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专家分析,去年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主要是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部分地方政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督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导致贷款基数较高。随着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优化调整,今年以来,这一现象已明显减少。

  也有业内人士反映,随着去年9月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陆续落地,提前还贷现象减少,部分银行也将前期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所涉贷款回表,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当时的贷款。今年以来,有效融资需求总体上弱于去年,叠加去年的高基数影响后,9月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有小幅回落,剔除高基数因素后增速总体是平稳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更稳、更实。

  今年以来,我国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亮点凸显。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也相应增减调整。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信贷需求整体收缩,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虽然短期内难以补足信贷增长的缺口,但也在加快补上。

  “结构性政策的核心仍在于实体经济。”权威专家指出,近年来,金融部门出台了各种结构性政策举措,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服务,实实在在加大了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各方面也都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结构性政策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关键堵点,一些政策工具还会通过扭转特定市场的螺旋下行反馈,推动实体经济循环畅通。

  “三个区分开”破解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较以往更长,金融总量增速有所放缓。

  权威专家指出,部分金融机构在资产质量管控承压、担心被问责等大背景下,将不出风险作为评价业绩的主要标准,也带来了基层信贷业务、授信审批等环节灵活度不足等情形。

  不过,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这有助于激发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热情,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破除负担,打消顾虑。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期,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付诸行动,有的银行在绩效考核体系中提高重点领域信贷指标权重,以激发基层信贷人员内生动力;有的银行举行业务推进会,落实表彰奖励;还有的银行扩大了普惠业务尽职免责适用范围,规范免责流程、提升免责效率。

  此外,市场普遍认为,随着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落地,社会有效需求将逐步恢复,金融机构敢贷、愿贷机制也会进一步健全,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仍有坚实基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将持续提升。

  增量货币政策陆续落地 宏观调控思路适应形势逐步转变

  今年以来,为支持经济回升向好,人民银行在2月、5月、7月已先后三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市场专家表示,这次央行推出的政策组合符合现实急需,超常规、强有力,市场情绪为之振奋,社会反响良好。同时,货币政策加大力度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本轮政策调整抓住了房地产、资本市场两个关键点。”市场普遍认为,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持续时间较以往长,市场信心持续偏弱,对经济运行都带来了影响。从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看,央行着力推动各方面达成共识,抓好房地产市场这个关键点推出多项政策,前期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已有积极反应。而在股市方面,央行还创设了两项结构性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一系列政策出台后,股指出现回升,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今年以来,央行行长潘功胜曾多次提出“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他指出,今年全球通胀高位回落,但仍有较强黏性,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总体上还保持着高利率和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相对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旨在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市场专家解读称,央行所提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是与国际上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相对应的,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这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法也是不矛盾的。在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能真正体现“支持性”成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若经济下行压力缓解,货币政策也会回归常态。“宜松则松,宜紧则紧”,本身也是政策稳健的体现。

  此外,央行今年还多次提出“货币政策整个调控思路适应形势变化而转变”。

  权威专家认为,总的来看,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大背景下,未来有效内需的挖掘,尤其是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货币政策也会和其他宏观政策共同努力,加力支持经济实现供求的动态平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