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支持下,或可关注三个细分方向!华为纯血鸿蒙正式公测,信创ETF基金(562030)盘中涨逾2%

admin 数码科技 2024-10-15 11 0

财政政策支持下,或可关注三个细分方向!华为纯血鸿蒙正式公测,信创ETF基金(562030)盘中涨逾2%

  今日(10月15日),信创板块延续昨日攻势,截至发稿,景嘉微领涨13.43%,浪潮信息上涨8.43%,北信源上涨8.35%。 热门ETF方面,汇聚信创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信创ETF基金(562030)早盘快速冲高,场内价格现涨2.1%,冲击日线2连阳!

财政政策支持下,或可关注三个细分方向!华为纯血鸿蒙正式公测,信创ETF基金(562030)盘中涨逾2%

  资金面上,主力资金大举涌入计算机板块,截至发稿,计算机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9.49亿元,近5日获主力资金加仓214.96亿元,均霸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板块是信创ETF基金(562030)标的指数中证信创指数的第一大重仓行业,截至10月14日,权重占比为86.3%。

财政政策支持下,或可关注三个细分方向!华为纯血鸿蒙正式公测,信创ETF基金(562030)盘中涨逾2%

财政政策支持下,或可关注三个细分方向!华为纯血鸿蒙正式公测,信创ETF基金(562030)盘中涨逾2%

  消息面上,10月8日,HarmonyOSNEXT开启公测。HarmonyOSNEXT作为华为的自研操作系统,抛弃Linux内核及安卓开放源代码项目(AOSP),在实现自主可控的基础上深度融合AI能力,使得安全性进一步提升。鸿蒙坚持合作伙伴共创,生态系统持续完善,目前,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超过9亿。

  平安证券表示,HarmonyOSNEXT正式开启公测,预示着鸿蒙原生应用发展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当前,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大模型在千行百业的应用落地有望加速,将加快大模型产业的发展。9月26日重要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后续政策的落地将持续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行业未来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重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以化债为代表的财政政策支持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进而进一步加大对IT基础设施及相关应用的支持。建议关注以下三个细分方向:

  1、【信创】:财政有望强化资金支持,超长期国债或是重要来源之一,叠加“外部扰动”及“安全事件”催化,2024年起信创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芯片、数据库、操作系统、办公软件、ERP等信创品类有望加速放量。

  2、【数据要素】:海外以OpenAI和Google为代表的AI加速发展,带动数据产业链同步高速发展,国内AI产业保持跟随。同时,顶层设计推动数据要素产业链采集、治理、交易等全面落地,近期中办国办、数据局等部门频出政策支持。

  3、【政务IT】:受财政预算影响,各政务领域信息化公司过去两年普遍承压,在财政政策支持、信创/数据要素驱动下,相关公司有望迎来底部困境反转。

  信创蓝海,指选龙头!展望全球局势,地缘政治因素扰动,逆全球化趋势加剧,自主可控需求迫切,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产业安全的角度来讲,信创领域,均有国家大力扶持和企业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公开资料显示,信创ETF基金(562030)被动跟踪的中证信创指数,覆盖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外部设备等信创产业链核心环节,指数具备高成长、高弹性特征,看好信创板块发展前景的投资者,或可重点关注。

财政政策支持下,或可关注三个细分方向!华为纯血鸿蒙正式公测,信创ETF基金(562030)盘中涨逾2%

  数据、图片来源:Wind、沪深交易所、华宝基金等。

  风险提示:信创ETF基金(562030)被动跟踪中证信创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7.12.29,发布于2012.12.2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本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该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