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冲击“7”大关?国际投行聚焦“结汇效应”

admin 数码科技 2024-09-02 77 0

人民币冲击“7”大关?国际投行聚焦“结汇效应”

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态势引发了国际投行的广泛关注,焦点集中在这一趋势如何继续推动人民币的未来走向。至8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7.1大关,美元兑换人民币及离岸人民币汇率均达到7.09左右,年内最高涨幅近2300点。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莱、法巴等金融机构正密切关注中国出口商因汇率变动而可能采取的行动,尤其是他们手中囤积的美元资产如何处置。

人民币冲击“7”大关?国际投行聚焦“结汇效应”

过去两年,受美元走强及中美利差扩大的影响,许多出口商选择将外汇收入以美元存款形式保存,而非兑换成人民币,这间接加大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近期有报告指出,中国出口商或考虑将其持有的约2万亿美元外汇资产中一半转换为人民币资产,预估此举可能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高达10%,尤其是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然而,高盛分析认为这一预测可能过高估计了美元囤积反转带来的人民币升值风险,理由包括实际囤积规模较小,约为4000亿美元,且中美利差预期维持,美元资产仍具吸引力。

出口商的结汇行为成为重要指标,结汇率下降意味着更多美元被保留。2019至2021年间平均结汇率为45%,但自2022年中至2024年7月,这一比例降至24%。多家机构评估,出口商持有的“超额”美元资产总量低于5000亿美元,且平均成本略低于7.1。巴克莱预测,若美元对离岸人民币持续走弱至7.1以下,部分出口商可能将1000亿至2000亿美元兑换为人民币。

尽管实际外汇资产囤积量未达万亿级别,市场仍需重视潜在的“结汇效应”。法国巴黎银行和摩根大通均认为,出口商的结汇动态可能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预期人民币贬值趋势逆转时。高盛强调,出口商更关注汇率变动速度而非特定汇率水平,且市场迹象显示出口商在等待更有利的时机出售美元。

截至8月30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已跌破7.1,市场技术分析显示人民币短期内可能维持强势。然而,对于人民币长期走势,部分机构持谨慎态度,考虑到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可能过度乐观及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恢复仍需时日。高盛预测,未来几个月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受到外部因素如美国经济数据、政治事件及美联储政策的显著影响,中期则可能因国内经济增长因素而表现不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货币。中国央行目前似乎并不鼓励人民币进一步快速升值,政策制定者或允许人民币适度调整以适应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人民币冲击“7”大关?国际投行聚焦“结汇效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标签列表